我们总把“自律”挂在嘴边,可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的自律?
不少博主说,不自律的人生注定失败,而那些我们熟知的名人,也无一不是自律的践行者。 网上流行一句话:“自律不是咬牙坚持,而是把对生活的热爱,变成日复一日的习惯。” 其实对普通人而言,自律没那么复杂,不过是把每天的目标清单一步步完成,日复一日形成习惯而已。 当生活被一个个好习惯填满,便会生出新的可能。
01 每天读书
为了营造家庭读书氛围,我特意丢掉电视和茶几,装了一整面书墙。即便有很多书还没来得及读,看着却也满是雅致。 打算重新装修客厅的朋友,倒可以参考这个想法~ 有时会觉得读书没用,既不能直接变现,读过的内容也未必都记得。 可真正读得多了就会发现,书里的养分早已融入血液、刻进灵魂,让我们慢慢成为“灵魂有香气的人”。 我每年会给自己定24本的读书目标,拆解到每个月就是2本,每周半本,每天只需读几页。 把大目标拆成日常能落地的小习惯,一年下来,思维认知真的会有明显改变。 而当你变得更好,身边的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。
02 写作输出
刚加入行动营时,面对“写读后感”的要求,我完全无从下手,除了摘抄好词好句,根本写不出自己的想法。 但随着读书量增加,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。 其实写作最关键的不是写得多好,而是敢于动笔。 哪怕只是记录一个触动自己的点,结合生活抒发当下的感受,也是你独有的收获。 试着写写日记,就记录每天的开心与烦恼,那是和自己的对话。在书写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便完成了自我疗愈。
03 运动健身
不知道你是因何开始运动的?我最初的理由是减肥。 产后胖到自我嫌弃,花了近一年时间,从148斤减到100斤。这场脱胎换骨的改变,让我坚信:运动是为数不多“只要付出就有回报”的事。 运动不只是雕琢外在形象,更像给自己装上了“隐形的翅膀”,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,只要不忘初心,极致努力,极致付出,就一定有收获。 现在运动对我而言,就像呼吸一样自然:每天晨起跑步或跳绳,每周练3-4次力量。更惊喜的是,家人也跟着爱上了运动。 运动带来的内啡肽快乐,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懂。 你不妨也动起来试试?
04 做家务,整理房间
读《扫除道》时,看到“干净的家拥有强大的磁场”,人在整洁的环境里,情绪会更稳定,做事也更有条理。 深以为然,也希望孩子能在干净有秩序的环境中成长。 常常边做家务边听书,不知不觉就把家务做完了。慢慢地,我竟在整理中找到了心流乐趣。 每次整理完,看着焕然一新的家,心里满是满足,也忍不住感恩这份简单的美好。
05 陪伴家人
总忍不住感叹时光匆匆,眨眼间孩子就长大了,若不抓紧陪伴,或许某天他们世界就不再需要我们的参与了。 约定周六清晨,一家人环保出行,共享单车骑行。骑累了就找家好吃的早餐店坐坐,不想骑了就打车回家。这种漫无目的的出行,让人格外放松。 月末,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。父母在,我们就永远是有依靠的孩子。 时刻提醒自己,要存孝心、多尽孝,毕竟父母才是我们最大的福气源泉。
06 去逛菜市场
女到中年,渐渐不爱逛商场,却格外喜欢逛菜市场。 最近发现家附近有个早市,每天清晨都人声鼎沸。送完孩子后,我常会去逛一逛,不一定买什么,只是想感受那份鲜活的人间烟火。 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、活蹦乱跳的活鱼生鲜,还有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…… 每一幅画面都充满生机,让人忍不住感叹生活的美好。
07 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
闲暇时,约上孩子和他们的小伙伴一同去爬山,即便行程匆忙,沿途也藏着不少意外的美好。 走进山里,看植物生长、花开绽放,观察虫儿爬行、鸟儿飞翔……每一幕都是自然的馈赠。 爬到气喘吁吁,也要为彼此加油打气,坚持着抵达山顶。 这份咬牙坚持的过程,在为生命悄悄积蓄能量,这份经历会化作,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密码。 所以啊,不必纠结过去、焦虑未来,珍惜当下的陪伴就好。
写在最后
作家毕淑敏说:“生活是泥沙俱下的,也是鲜花和荆棘并存的。” 这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,好像无关紧要,可生活本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拼凑而成的。
在忙碌的日常里,正是这些小事让生活多了一份秩序与温柔,也成了我们对抗琐碎与疲惫的精神支柱,。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,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一路向阳,开出满径繁花。
来源:爱绘画妈妈杜D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