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糖友,10余年间,摸索出13个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!
|
我今年53岁,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,是一名护士,同时也是一名糖友。
2008年在全院职工体检中,发现血糖、血脂有点高,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饮食调理,同时加强锻炼。直到去年,血糖还一直在打“擦边球”,我也戏称自己是“糖尿病后备大军”。
2023年7月下旬,在一次无意检查中发现血糖10.56mmoI/L(空腹),并确诊糖尿病,血脂也高,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,我甚至怀疑是检验科搞错了!
我百思不得其解,无家族遗传史,生活也规律(我甚至都觉得自己很“自律”了!),一直坚持锻炼,体重正常(现在服二甲双胍,还稍稍偏瘦),除了因工作性质上了20年的夜班,没有不良嗜好。
还好,经过自己的“不懈努力”,我的血糖总算控制得还可以。去年下半年查了两次糖化都是6.0%,今年查了两次都是5.8%。
从血糖偏高开始,10余年来我摸索出13个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,我认为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,愿与糖友分享。
↓↓↓
1.每天吃点豆类
豆类营养丰富,每天尽量吃一点,我是长期吃老妈做的豆豉。
①主食豆:绿豆、红豆、豌豆、蚕豆、鹰嘴豆这些含淀粉高,主食就要适当减量。
②菜豆:豇豆、荷兰豆、四季豆这些当蔬菜食用。
③肉豆:黑豆、黄豆、青豆含蛋白质高,每天适量摄入。
除了杂粮饭,现在我经常煮杂豆饭。
2.主食混着吃
按粗、细粮1:2或1:3搭配,口感更好,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。
麦类可选择:小麦、黑麦、燕麦、藜麦、荞麦等;
米类可选择:小米、大黄米、紫米、黑米等;
豆类可选择:黄豆、黑豆、红小豆、绿豆、鹰嘴豆等;
薯类可选择:山药、紫薯、芋头等;
还有玉米,含铬丰富,有助于增强胰岛素功能和控糖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但尽量不要选糯玉米。
另外,食物过度加工、糊化都会使血糖升高更快,尽量少采用这些烹饪方
3.每天吃1斤蔬菜,分摊在三餐
特别是早餐吃蔬菜对稳定一天的血糖非常重要。
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,如果蔬菜是根茎类的,如山药、土豆、藕等,那么主食就要适量减少。
4.肉蛋乳类不能少
尽量选择优质蛋白,如鱼虾类、禽类、兔肉、蛋类、乳类等,特别是深海鱼,含欧米伽-3(不饱和脂肪酸)更丰富,对我们的身体更友好。
有一段时间我每周吃两三次鱼,血糖血脂各项指标都正常,这一点我深有体会,现在也坚持这种吃法。
5.少吃油,吃好油
如橄榄油、亚麻籽油、核桃油中欧米伽-3脂肪酸(也就是我们说的“好脂肪”)含量更高,对身体更好。
每天的油控制在25-30克。
食物尽量采用蒸、煮、炖等方式。
6.两餐之间吃水果
如果血糖控制好了,可在两餐之间吃些水果,一次不超过100克,一天不超过200克。
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,如:苹果、桃、柚子、橙子、樱桃等。
而升糖指数比较高的水果,如:芒果、香蕉、荔枝等就尽量少吃。
各类干果、果脯含糖量高,尽量不吃,如:大枣、柿饼、桂圆干、杏干等。
7.吃饭先喝汤
进食的顺序和血糖紧密相关。
先喝汤(比如青菜汤,少含油脂),再吃蔬菜(去垫垫底),接着再吃肉类,最后吃主食,最好是杂粮饭,这样血糖升的要缓慢些。
我自己是这样做的,餐后血糖一直比较平稳。
其实这种进餐顺序不只适合糖友,糖前期、高血脂的朋友不妨试试。
8.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
味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,尽量少食腌制食品,菜快出锅是才放盐,做菜时可适当加点醋,这些都有利于血糖的平稳。
糖友要尽量少在外面吃饭,油盐成分都重,多回家吃饭。老年人味觉要差些,更要注意。
高盐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,高血脂对心脑血管损害极大,如果血压、血脂控制不好,对血糖控制极其不利,所以糖友还要加强对血压、血脂的管理。
9.规律进餐,不健康的食物少吃
这点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。
适量增加蔬菜、蛋白质、全谷类食物的摄入,减少高脂肪、高热量、高糖食物的摄入,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,避免暴饮暴食。
10.运动选择组合拳
糖友可根据自己的年龄、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,最好是打组合拳:有氧运动+抗阻运动。
有氧运动:快走、慢跑、跳广场舞、游泳等。
抗阻运动:弹力带、哑铃操、俯卧撑等。
不管哪种运动,只要运动都有利于降血糖,建议每周达到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。
锻炼要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
11.“小低高”慢跑法
推荐“小(小步幅)低(心率低)高(高步频)”慢跑法,对锻炼心肺功能,提高机体代谢、减脂减重都很有帮助。
我自己就是“小低高”慢跑法的践行者,这种跑法很适合中老年、大体重跑者,跑起来轻松愉悦也容易坚持。
之前我跑5公里都呼哧带喘,现在跑5公里是轻轻松松,当然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拉伸还是不能少的。
炎炎夏日要注意适量减少跑量,补充水分。
12.每周进行2-3次肌肉训练
跑步我基本做到跑一休一,休息那天就进行肌肉训练(两次肌肉训练之间间隔48小时)。
如哑铃操等肌肉锻炼,特别是大肌群、核心肌群的训练,肌肉好了血糖就更平稳;肌肉强健了,跑步就更轻松,这一点我也很有体会。
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矿泉水瓶子当器械来锻炼不同的肌群。
13.用琐碎时间锻炼
一提到锻炼,很多人都会说要餐后半小时甚至1小时。
我的锻炼可能有点颠覆您的认知:毫不夸张的说是筷子一放,就活动!
但是活动强度不大:举举矿泉水瓶子、或是做做操,短时间内消耗几十千卡的热量,血糖自然会降些。餐后半小时尽量别坐着或躺着,这些都有利于降血糖,而不至于餐后血糖飙升过快。
我还有一个锻炼方法,就是用水银血压计练“缺血预适应训练”,这个训练对控制血糖、血压有一定好处,但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。
由于我本身是医护人员,所以自己做了个简化版的:
准备一台水银血压计、听诊器,先测量好两侧上肢血压,如左侧120/80毫米汞柱,右侧130/80毫米汞柱,就以高的这侧收缩压为基准。
在130的基础上+40毫米汞柱加压至170毫米汞柱,然后持续稳压1分钟,1分钟后打开气阀泄压放松1分钟;再加压至170毫米汞柱持续稳压2分钟,2分钟后打开气阀泄压放松2分钟......直到加压至170毫米汞柱持续稳压5分钟,5分钟后打开气阀泄压放松5分钟,这样一侧就训练完了。
同法再练另一侧。我一般一周训练3次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不止血糖,我的血压也更理想了。
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控糖路上的点点滴滴和切身体会,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!希望我的方法能帮到您!
来源:糖友云健康 作者:陈玉梅 威远县人民医院 主管护师
|
|
|
|
发表于 2024-7-30 11:38:21
举报
回复
分享
|
|
|
|